育儿 运动 健康 养生 天气 傣族 交通 文物 数码 时政 三农 科普 民生 科学 法律 文化 博物馆 港澳游 营养学 脂肪肝 升学考试 交通管制 旅游产业 户外运动 电子商务 科技新闻 国际足球

九子夺嫡中,康熙明知道八爷党势力比四爷党更得大臣的心,为什么偏要打击八爷党?

时间:2024-04-25作者:爱生活更时尚分类:教育培训浏览:10003

在一次私人酒局上,大清国的皇太子胤礽,发出了这样一句灵魂拷问。

他这天心情特别差,所以叫来一帮心腹官员陪他喝闷酒,听他发着牢骚。

说到激动之处,他不由得感慨时运不济。

九门提督托合齐举起酒杯说:「太子莫急,咱几个一定会支持太子上位的,我们对太子的钦敬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,又有如……」

「我滔你老母!」

太子极度郁闷,把酒杯狠狠地摔碎在地上。

其实胤礽心里是很憋屈的,面对康熙这个超长待机的皇帝,在位整整六十一年,而胤礽当了接近四十年的太子,一直没能熬死他老爹,顺利上位。

古代很多储君年纪轻轻就能顺利当上皇帝,为啥自己就这么倒霉?

这只能怪自己的康熙老爹太能活了。

酒席散去后,不知道哪个反骨仔泄密,「四十年太子」这句牢骚话就传到康熙皇帝耳朵里了。

康熙不由得勃然大怒:「你特么再说一句,老子这就废了你!」

在康熙看来,太子这是在诅咒自己就是个老不死的。

他必须要好好收拾这个大逆不道的太子。

但是,晚年的康熙已经被他那些不省心儿子们搞得心力交瘁了,就算此时废了太子胤礽,谁又堪继任大统呢?

与年轻时的英明神武相比,康熙觉得自己已经垂垂老矣,往日的雄心勃勃消失了,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,为儿子们的不肖而唉声叹气。

帝国继承人的问题,一直让他很头疼,太子不堪用,导致其他儿子们对龙椅宝座野心勃勃。

康熙的儿子有二十四个,其中有九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,分别是:大阿哥胤禔、二阿哥胤礽(废太子)、三阿哥胤祉、四阿哥胤禛(后来的雍正)、八阿哥胤禩、九阿哥胤禟、十阿哥胤䄉、十三阿哥胤祥、十四阿哥胤禵。

这么多皇子,康熙帝并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,反而终日提心吊胆,他怕自己哪天嗝屁了,儿子们为了争夺宝座,反目成仇,动起兵刃厮杀,把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大清王朝直接搞完蛋,自己也没脸去见列祖列宗。

面对九子的明争暗斗,康熙心里难受,一时半会儿也没有了主意。

1. 夺嫡第一回合,太子与大阿哥之争

最早争夺皇位的,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皇子参与,只是大阿哥胤禔和太子胤礽之间的角逐。

胤礽排名老二,怎么会当上太子的呢?

因为胤礽是皇后赫舍里氏生的,按血统排序,他才算是嫡长子。

而大阿哥胤褆,虽然投胎排了个第一名,但他并不是皇后亲生的,而是惠妃庶出的,所以康熙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重视过他。

康熙与皇后是自幼就认识,两小无猜长大的,他俩感情很好,当年皇后生孩子时难产而死,但还是把胤礽生下来了。

康熙很心疼,他把对皇后的爱都寄托在这个克死了母亲的孩子身上。

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,康熙效法汉人王朝的传统,立胤礽为太子。

没想到,这就遭到了大臣们群起反对:

「咱大清立国以来,祖制就没有过早立太子之说。阿哥未成年就立为太子,这对其他皇子不公平。」

大臣们搬出的这条祖制,是说太子不一定立嫡,所有皇子都有机会,这样才是公平竞争,皇子们就能积极表现自己,让后世不出现昏君。

九子夺嫡中,康熙明知道八爷党势力比四爷党更得大臣的心,为什么偏要打击八爷党?

但康熙不同意:「我就偏要立胤礽为太子,你们都别叨逼叨了。」

康熙对胤礽非常溺爱的,他是一个很宠孩子的爸爸。

胤礽四岁时曾感染上天花,吓得康熙终日惶惶,不仅亲自为儿子端汤送药,更是天天前往太庙祷告,募集天下名医为太子治病。

他挑选最好的老师给太子上课,日理万机的他,也经常抽出时间来教胤礽读书认字,学做人道理。

经过康熙多年呕心沥血的照顾,太子长大成人后果然仪表翩翩,博学多才,满朝文武官员都认可他。

只不过,随着日子的推移,很多事情都在改变,因为其他的阿哥们也都长大了。

康熙是一个父亲,看着孩子们内心感叹:「你们都是朕的儿子啊,手心手背都是肉,朕都一视同仁。」

除了太子,康熙也一直好好培养其他儿子们,给他们锻炼的机会。

只要干得好,康熙给他们有的封王,有的封为贝勒。

身为太子的胤礽,从小就习惯了父皇的宠溺,对于父皇将这种爱意分给了其他兄弟的行为,感到了嫉妒。

他开始急躁冒进,有了非分之想,认为自己是太子,所有一切都是应得的,是理所当然的。

于是胤礽成年之后,性情大变,养成了暴戾的性格,做事无法无天,高傲自大。

大臣们都摇头:「太子爷太刚愎自用了,动不动就要杀下人和奴才,不把奴才们当人。」

胤礽不光喜欢虐杀自己的奴仆,对很多亲王和大臣都不屑一顾,有次发怒,还动手鞭挞过郡王和贝勒。

这惹得康熙很不高兴:「谁教你这么残忍的?朕的大清还能交给你吗?」

这是康熙第一次公开训斥太子,这就引起其他阿哥们虎视眈眈。

只要太子一出错,那就意味着他们的机会就来了。

其中就要数大阿哥胤褆最不服气。

大阿哥一样喜欢发牢骚:「凭什么胤礽就因为是皇后生的,便可以当太子?我身为大阿哥,在皇阿玛面前努力表现了这么多年,却没有做皇帝的机会,命运就这么不公平吗?」

事实上,大阿哥胤褆从小便出类拔萃,堪称文武全才,文能办理政务井井有条,武能上战场打仗手撕敌人,不满二十岁就代父出征,一点都不是纨绔子弟。

对比康熙其他二十多个儿子,大阿哥也是最有实力和太子竞争的。

因为两个人的背后,都有朝廷势力的支持。

大阿哥胤禔的舅舅是纳兰明珠,官拜武英殿大学士,议政内大臣,正一品大员。

太子胤礽的叔姥爷是索额图,官拜保和殿大学士,内阁首辅,也是正一品大员。

「大阿哥党」和「太子党」水火不容,两派人经常明争暗斗。

明珠想帮助大阿哥上位,在朝廷里面党营私、排斥异己,他利用职权打压了太子一派的人,给太子党的官员穿小鞋,或者将他们贬去做地方小官。

明珠这么做,引得康熙很不爽,把他叫来骂了一顿:「明珠,你最近手是不是伸得有点长了?」

面对康熙的敲打,明珠表面唯唯诺诺,背后却并没有收敛迹象,继续卷入到储君的斗争中。

康熙大怒:「朕的话你没听清楚吗?」

于是他进而罢黜纳兰明珠内阁大学士之职,让这个名震天下权臣一朝归零。

明珠失了势,等于大阿哥没了靠山,在朝中没了党派支持,他只能夹起尾巴做人,等待机会。

很快,大阿哥的机会就来了。

康熙三十五年,康熙率兵御驾亲征噶尔丹,大阿哥胤禔随军出战,而太子胤礽则受命留守监国。

太子自小被宠爱着,并没有想到应该怎样好好维护自己与父亲的关系。

在西北战场上指挥打仗的康熙,很挂念在家里的太子,就算战事吃紧,他都不忘写信派八百里加急文书和儿子聊天。

「乖儿子,朕今天打退了一股敌人,哈哈!」

「哇哦,今天的西北煎饼很好吃啊!」

「妈呀,朕今天坐马车晕车了!」

几乎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跟这个宝贝儿子唠叨一番。

大阿哥在一边看着,表情像吃了狗屎一样:「皇阿玛,你怎么天天都给太子写信啊?」

康熙露出慈祥父亲的微笑:「太子一个人在家监国,朕不是怕他挂念嘛。」

大阿哥很嫉妒,但那有什么办法呢?父皇在乎的人是太子。

然而,太子却一封信也没……

点击继续阅读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