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 运动 健康 养生 天气 傣族 交通 文物 数码 时政 三农 科普 民生 科学 法律 文化 博物馆 港澳游 营养学 脂肪肝 升学考试 交通管制 旅游产业 户外运动 电子商务 科技新闻 国际足球

潮评丨拒绝贩卖焦虑,别让“黑竞赛”盯上放假的孩子

时间:2024-01-17作者:爱生活更时尚分类:情感心路浏览:4082

寒假将至,一些教育类话题又热起来,比如“黑竞赛”。近日,教育部等多部门发布提示:“大师赛(DSS)”“希望杯(XWB)”“华杯赛(HBS)”等均属违规举办的“黑竞赛”,所有竞赛结果均被禁止作为中小学生招生入学依据和考试加分项目,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报班。

何谓“黑竞赛”?就是指不在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“白名单”上的违规竞赛活动。2022年9月30日,教育部依据《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》,公布了2022-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,共44项竞赛进入名单。换言之,这44项之外的竞赛活动,均属违规举办的“黑竞赛”。

不可否认,随着教育方式的创新和资源的多样化,学科教育的起点被拉平,但教育内卷现象却愈演愈烈,“竞赛热”就是这种内卷的典型表现。为了能在升学考试中甩开对手,获得优势,学生和家长们陷入对学科竞赛、文艺特长等“筛选方式”的追逐当中。如此一来,每到假期,许多孩子忙着参加各类比赛或培训,竟然比上学时还忙。

诚然,各类竞赛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。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,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,冲击赛事奖项,从长远看确实也助益良多。但不能让竞赛加重学生负担,这早已成为共识。一些“黑竞赛”机构瞅准时机,以“冬令营”“夏令营”等名义招生,实则搞变相违规培训,导致不少学生身心疲惫。与此同时,一些机构鼓吹“助力升学”,骗取家长和学生信任,加剧了他们的升学焦虑,以至于反复被“黑竞赛”收割“韭菜”。

显然,“黑竞赛”是教育竞争激烈环境下产生的不良现象。为了有效治理竞赛热、竞赛乱象,近年来教育部门三令五申,持续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。“白名单”制度的实施,也在很大程度上斩断了竞赛与招生、竞赛与培训等方面的利益勾连。然而,仍有一些“黑竞赛”改头换面,通过规避监管等多种手段,骗取部分学生及其家长参与。此次教育部发文中,在点出“黑竞赛”名称的同时,还标注出“DSS”“XWB”“HBS”等对应称谓,显示出对“黑竞赛”的防范行动在升级。

潮评丨拒绝贩卖焦虑,别让“黑竞赛”盯上放假的孩子

必须指出,“黑竞赛”之所以能够蒙骗众多家长,其实都是瞄准了人们的功利心理和焦虑情绪。所以要拒绝贩卖焦虑,不让“黑竞赛”盯上放假的孩子。从根本上说,打击治理“黑竞赛”需要多方合力。也只有优质教育资源充分供给,多元评价机制完整建立的前提下,竞赛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回归理性。

相关推荐